自2025年5月10日开设子账户以来,我的交易表现如下:

子账户交易记录:

10000U:pixiuV3策略,盈利850U

10000U:海龟4单策略,亏损200U

10000U:海龟5单策略,亏损210U

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,策略分配极不合理,整体收益微薄。

深刻的认知转变

经过深入思考,我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:指标越多,拟合概率越大;曲线再漂亮,实际投入资金应该越小。

回想comet策略,明明去年就给了我惨痛的教训,我却依然不死心,不断尝试各种拟合方法。开设了几个500U的账户进行各种测试,结果都是亏损。从原理上讲,融合多个指标做多仓本身就是不合理的,明知道不合理,却还要硬着头皮开仓。

原本我不想关闭2WU的海龟策略——毕竟从去年开设至今确实是盈利的。但今天重新审视代码后发现,指标实在太多了,越想越害怕。最终我说服自己:宁可承受亏损也要停止,重新开启低风险策略。

心态的演变历程

之前我对收益抱有过高期望,不停地思考如何赚更多钱。这个心路历程可以总结为:

1.初期膨胀:comet回测结果让我过分自信;

2.实盘绝望:实际交易中指标过多导致失败;

3.短暂震惊:BB+PSAR实盘表现一度让我惊喜;

4.再次绝望:5个月后再次面临失败;

5.理性觉醒:研究网格策略后意识到,必须要有必胜/零风险的基本原理作为支撑,才敢投入大资金。

现实的检视

回顾去年8月开设的测试账户,我投入了12WU测试各种策略,结果到现在不赚不亏。幸好屯币宝和理财产品的收益抵消了策略的亏损。

深刻反思

策略本身不应该亏损。我使用了自以为能够承受、实际上无法承受的资金规模和风险水平。再加上缺乏经验,导致没有很好地把握风险管理。

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量化交易不是暴富的捷径,而是需要严格风险控制的理性投资方式。从现在开始,我将以稳健的心态,追求合理的收益目标。

新的目标定位

现在我明确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:跑赢银行理财产品。

在国内,跑赢银行理财产品3.5%的收益率就算成功。我愿意承担1%的损失风险,以7%的年化收益为目标(这个收益率可以跑赢通胀)。

即我将开启新的策略,合理根据风险安排资金。

风险.png

以上图为目标,实际开启策略如下:

实开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