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守原则与跨界转型:我的建筑行业经历与思考
下图来源于某甲方给我的他与我同行的聊天截图,有感而发。
深耕“拱形波纹钢屋盖”这一小众而垂直的行业已逾十年,施工过的项目遍布大半个中国。
2016 年,我开发了 Web2 拱形屋顶参数计算器(PHP),大幅降低了普通工人的施工技术门槛;
2012 ~ 2021 年,搜索方式尚未改变的时,过白帽/黑帽 SEO,相关关键词连年占据搜索结果首页70%以上,巅峰期连续数月霸占10页+;
研读了几乎所有相关论文,收集了近千份行业图纸,对技术与工艺已有深入心得。
做工程、承接项目,绕不开三个字:原则。
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,否则不接,是原则一;
严格按照合同约定,坚决不偷工减料,是原则二;
按合同约定违约,立即依法提起诉讼,是原则三;
这三条原则,都是血与泪的教训总结;原则三的 100% 成功,也建立在原则一和原则二的 100% 坚守之上。
个人认为:
价格无竞争力,是公司的实力问题;
恶意诋毁同行,是个人的人品问题;
故意偷工减料,是企业的诚信问题。
“如果说就用普通料,跟别人一样,甲方说没问题,我们也就跟着说没问题。”
这样“只管施工、不管质量”的理念合理吗?“别人用我们也用,只要甲方认可就行”真能被允许吗?
《某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倒塌事故分析》、《大跨度压型钢板拱壳屋顶倒塌事故分析》、《大批波纹拱壳屋顶倒塌的事故分析及其安全改进措施》……这些论文难道都是空穴来风?
那么,多次因为坚守原则一而放弃的项目,是我的底层逻辑出了问题吗?
早在 2016 年,我就认为这是一个“前景有限”的夕阳行业,2019 年便开始尝试跨领域转型,多体验,多尝试。
作为普通人,我并没有太多理想,只想践行雷军“Do big market”的理念,一件件去完成自己的Target。
这是一个过程,一个阶段,所以,有些事,大可不必执着,可以大胆去做自己热爱做的事情,并为之付出100%的努力。
有些事情,拉长时间线来看,“大可不必”,所以这篇微信朋友圈动态我没发,是正确的。